过细地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对新闻纠纷指控思考之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泰志 

出  处:《新闻知识》1991年第9期15-16,共2页News Research

摘  要:一般说来,诽谤指控,即使认定含有恶意,指控成立,给予被告的惩罚也远不如伤害性案件或贪污盗窃一类案件重,但不能据此就认为这类案件容易审理。多年来,美国司法界就一直认为,在各类诉讼案件中,诽谤讼案要算是最难审理的。这是因为,贪污盗窃一类的案件,有其事态发生发展过程和作案时留下的种种蛛丝蚂迹可查,伤害性案件有用现代化设备作出的检验报告可作判断的依据。可诽谤指控案件中作为定性依据的恶意,则完全要靠审判主持者的主观思维去考察。而这。

关 键 词:现代化设备 伤害性 美国司法 检验报告 主持者 蛛丝 大屠杀 《时代》 联邦法院 司法工作者 

分 类 号:G210[文化科学—新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