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合肥230032
出 处:《安徽医学》2013年第10期1429-1441,共13页Anhui Medical Journal
摘 要:作为20世纪医学十大进步之一,青霉素的应用开启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时代.但在其应用不久,即出现细菌对青霉素耐药现象[1].50年代通过结构改造获得的青霉素衍生物(如甲氧西林)暂时保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但不久即出现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1964年,Holt等[3]人报道细菌耐药现象与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βla)有关,随后Sabath等[4]人发现βla可以水解许多青霉素衍生物,进而揭示βla介导的耐药机制.进入80年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出现[5]表现出对βla较好的稳定性,但在其应用的十几年时间内,先后出现多种破坏其结构的βla[6].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