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顶空间中的响度衰变  

The decay of loudness in unroofed spac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文立森 蒋国荣[1] 莫方朔[1]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上海200092

出  处:《声学技术》2013年第S1期201-202,共2页Technical Acoustic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274243)

摘  要:0引言混响感是混响强弱的主观感觉,一直以来常用声场中声能衰变的时间特性来表示混响感,并以混响时间和早期衰变时间作为混响感的客观评价参量。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采用早期衰变时间或混响时间来评价混响感并不充分,提出以响度的衰变时间表示混响感更加合适[1]。例如一些特殊声场条件的厅堂,具有相同的混响时间,但由于反射声序列的空间分布不同,使混响感产生明显区别。

关 键 词:混响时间 衰变曲线 脉冲响应 时间特性 射声 吸声系数 季卿 曲线斜率 接收点 前墙 

分 类 号:O421[理学—声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