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还是回避——TPP机制的发展与中国的区域战略应对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熊李力[1] 

机构地区:[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  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1期131-136,共6页Contemporary World and Socialism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太平洋合作协议对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化进程的影响及我国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CGJ0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化视角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发展前景研究"(项目编号:11YJCGJW019)的阶段性成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XTD4-05)资助

摘  要:在美国的主导下,相比亚太地区原有的众多自由贸易协定,TPP谈判呈现"高标准、宽领域"的特点。倘若TPP机制完成全部谈判,极有可能超越"10+3"、"10+6"等既有机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亚太区域合作机制。然而,TPP各谈判方在基本谈判模式、农业、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劳工及环境标准、投资等众多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立场。一方面,TPP机制"高标准、宽领域"的特点增大了完成全部谈判的难度。另一方面,任何区域合作机制若要在亚太地区占据主导地位,都难以承受中国的长久缺席。有鉴于此,无论美国推动TPP谈判是出于外交战略考量推动"亚太再平衡",还是出于经济利益动机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中国都可以多重FTA机制为战略依托,应对TPP机制的潜在挑战。只有如此,才能既不过早陷入TPP机制的束缚,又不至边缘化于亚太区域合作的主流制度进程之外。

关 键 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亚太区域合作 中国外交 

分 类 号:F114.46[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F124[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D820[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