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盆地古近系杨属叶化石及古气候指示意义  被引量:1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柏年[1] 阎德飞[1] 解三平[1] 丛培允[1] 辛存林[1] 云飞[1]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  处:《科学通报》2004年第13期1283-1289,共7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摘  要:兰州盆地古近系发现一被子植物压型化石群,对其中的山杨(PopulusdavidianaDode)做了细致的角质层分析.同时,比较了不同生境下(湿润、半湿润、半干旱至干旱气候区)现生山杨的表皮构造.实验表明,随着植物分布区纬度逐渐增高,气候从湿润到干旱、年降水量从大到小,年均温度从高到低的变化,成熟的山杨叶片明显表现出外形由大到小逐渐减缩、角质层由很薄到较厚、表皮细胞垂周壁从模糊到清晰的特点.化石山杨与处于温带半干旱-干旱气候区的山丹标本相差较远,而与温带半湿润区的武山标本最接近.新的研究反映当时植物可能生长于半湿润的气候环境.当前古近系杨属叶化石角质层的分析,对了解青藏高原隆升初期对周缘植被类型和古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古近系 山杨 化石角质层 古气候 兰州盆地 古植物学 

分 类 号:Q914[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