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
出 处:《工程热物理学报》1993年第3期336-339,共4页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摘 要:一、引言 许多实验表明悬浮粒子在圆管层流中出现径向迁移。这是因为粒子在入口段剪切场中受到一个垂直于粒子运动方向的升力作用,该升力是由粒子与流体之间的速度差和剪切层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建立了基于惯性-涡量诱导作用的粒子穿越流线迁移的流体动力模型。本文首先计算分析圆管入口段的速度场分布,然后采用该模型分别研究粒子在入口段核心区速度变化情况和在剪切区的运动轨迹,并用自行研制的CCD粒子轨迹记录系统记录了粒子在层流入口段中的运动轨迹。The phenomenon of radial migration of a rigid particle in the entrance of laminar flow in a horizontal, straight tube i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shear layer and the relative velocity between the particle and the fluid. Both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experiment verify the particle radius, density, inlet radial position and initial velocity affect the fluid-particle velocity difference in the potential core region and the motion of the particle in the shear region.
分 类 号:TK12[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