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秦龙[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社会》2004年第9期46-4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摘 要:每一个新的信仰,或产生于学术研究得出的新的结论,或产生于对新生事物的感悟,或产生于外来观念的输入,或产生于一个时代中流行观念的传播.流行的信仰,因时代潮流而发生,也因时代潮流的改变而变化.19世纪以来,世界变化多端,人类生活在多变的环境中,承受多项来路不同、性质各异的思潮的冲击,自然是五光十色,令人目眩.而在中国,又加上了百余年来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欺凌,频频国耻伤害了中国人的自尊心,其中对中国人最大的损害,则是使相当多的国人丧失了自信,从此也丧失了自持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20十世纪以来,更由极度的自卑变为极度的媚外.从此国人失去信仰主宰,面对外来的激流,随波逐流,飘浮不定.在这种情势之下所形成的一个总印象那就是外人无不可贵,中国无不可贱;外人的无不需要接受,中国的无不需要打倒,直到现在这种倾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这样的绝对主义、教条式的极端对立思维方式的影响之下,各式各样的流行信仰,也就跟着发展起来.同时这种新的信仰不是产生于冷静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而是在外来的种种冲击之下所生出的狂热反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4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