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庞雄奇[1,2] 李素梅[1,2] 金之钧[3] 黎茂稳 李丕龙[5] 李雪[5]
机构地区:[1]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卡尔加里分部 [5]胜利石油管理局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4年第A01期152-161,共10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99943310)资助
摘 要: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原理与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八面河油气区进行系统测试和分析,定量估算该油田的油源分配,提出了相应的运移通道和成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八面河油田附近埋藏较浅的沙四段烃源岩提供的“未熟-低熟油”在八面河地区原油中占一定的比例,但这些原油的主体应来自相邻的生油洼陷——牛庄和广利洼陷内埋深超过2700 m的沙四段成熟烃源岩.定量计算表明,八面河地区未熟-低熟油的含量不超过20%,其余为正常原油.来自生烃洼陷的油气的运移受断层、砂体运载层等优势通道共同控制,八面河油田只是运移优势通道的指向之一.新提出的原油来源与运聚模式已为近期油气勘探实践所证实.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