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久卉[1] 韩金豹[1] 张克亮[1] 田德虎[1] 张继春[1]
出 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年第3期214-21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摘 要:目的 探讨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 6例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病例的病史、术中发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卡压部位均在骨间后神经分出旋后肌运动支后至Frohse弓之间。卡压的结构为桡侧返血管 ( 5处 )、桡侧腕短伸内侧腱样缘 ( 1处 )、Frohse弓近侧神经与周围的粘连 ( 2处 )、Frohse腱弓 ( 3处 ) ,1例卡压结构不明。 3例行神经松解 ,2例行神经移植 ,1例行神经吻合。术后神经功能得到全部恢复。 结论 前臂反复旋转促进多处卡压的病理结构的形成 ,根据神经受卡压程度选择神经松解或神经移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