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顾海兵[1]
出 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10期23-26,共4页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摘 要:社会的发展是由竞争推动的,这种竞争就是博弈,由此导致了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在经济学领域,由于1994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纳什博士因40多年前对博弈论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而国内对经济博弈论的热情一直高涨.本来介绍研究经济博弈论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为博弈而博弈,甚至人造或伪造问题,则会误入歧途,害大于利.笔者结合国内流行的几个所谓"经典"的经济博弈案例,对其进行剖析,质疑其伪.希望有助于经济博弈论真正"经济"地发展,使经济理论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