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毋有江[1]
机构地区:[1]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 处:《人文杂志》2004年第6期130-137,共8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摘 要:本文以地方吏治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为切入点 ,兼及中央政治的变化 ,从实际操作层面对文景时期地方吏治的演化 ,作了系统考察。认为在汉初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方针的指导下 ,地方吏治宽松 ,虽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政治空间 ,但是也加重了汉初本就存在的社会政治问题 ,坐大的诸侯王国、富裕的工商阶层与权行乡曲的游侠势力交叠在一起 ,使得汉廷的地方统治秩序日趋紊乱 ,地方吏治日益腐败。另一方面 ,儒家思想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下日益茁壮成长 ,他们中的儒法兼综之辈 ,面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在文景时期提出了政治革新的要求 ,并受到了一直在谋求皇权扩张的皇帝积极而有力的支持。“孝文本好刑名 ,”反映的正是皇权试图扩张的实质。两者的努力在根本上改变了此前的地方统治格局。这次变革影响深远 ,后世循吏与酷吏兼用的吏治风格即肇端于文景时期。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发展历史上 ,文景时期有其特别重要的一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