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证与胃窦粘膜D和G细胞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建伟[1] 徐丽梅[1] 孟如松[1] 郝刚[1] 夏天 

机构地区:[1]空军总医院,100036

出  处:《辽宁中医杂志》1993年第5期41-43,共3页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本研究采用ABC法,对大黄塑造的脾虚证大鼠的胃窦粘膜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分别显示胃窦粘膜的D和G细胞,并用医学图象分析系统,对D和G细胞的数目、细胞面积及细胞平均灰度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脾虚证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胃窦粘膜D和G细胞数均减少(P<0.01)、D细胞面积缩小(P<0.01),G细胞灰度值降低(P<0.01),G/D细胞数和面积比值均升高(P<0.05,P<0.01),用四君子汤治疗后的脾虚证大鼠与自然恢复组大鼠相比,G细胞面积增大(P<0.0(?)),细胞灰度值变低(P<0.05)。结果提示:胃窦粘膜D细胞分泌活动增加,G细胞分泌活动减弱,G/D细胞比例失调,可能是脾虚证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而四君子汤的健脾益气功效,可能与其能增加G细胞合成胃泌素的能力有关。

关 键 词:脾虚证 D细胞 G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分 类 号:R256.3[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