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作用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传武[1] 王海燕[1] 钱峰[1] 李明[1] 吴建鸿[1] 童福易[1] 费晓峰[1] 阮翠娟 许克玲[1] 

机构地区:[1]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传科,215007

出  处:《苏州医学》2004年第2期64-66,共3页

摘  要: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抗原提呈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集23例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满4个月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7d使DC增殖、成熟,随后与HBsAg共同孵育3h,再分别与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72h,培养结束前12h加入2μCi^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收集细胞测定cpm值。实验中以8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干扰素治疗4个月时DC的增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细胞总量平均增加2.8倍;干扰素治疗前DC的抗原提呈作用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组(均为P<0.001),治疗4个月时DC的抗原提呈作用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不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DC的抗原提呈作用均以完全应答组显著强于无应答组(分别为P<0.01和P<0.001),而部分应答组与无应答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DC的抗原提呈能力低下,干扰素治疗可显著提高DC的抗原提呈作用,并且DC的抗原提呈能力似乎与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密切相关。

关 键 词:抗原提呈 干扰素治疗 DC 患者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CHB 作用 增加 总量 显著性差异 

分 类 号:R512[医药卫生—内科学] R392[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