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芸香科)的珠孔塞和珠孔的形态发育及花粉管在子房室中的生长路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庆源[1] 靳晓白[1] 傅德志[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出  处:《Acta Botanica Sinica》2004年第12期1434-1442,共9页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英文版)

摘  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术和光学显微镜术研究了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珠孔塞和珠孔的形态发育和花粉管在雌蕊中的路径。黄檗胚珠的珠孔塞起源于珠柄。随着胚珠生长,珠孔塞逐渐增大,胚珠成熟时珠孔塞变得相当大并紧密地覆盖在珠孔上。当雌花进入可传粉期时,珠孔塞的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其表而细胞径向延伸,形成柱形、半乳突或乳突细胞。受精后。珠孔塞体积变小并逐步退化。花粉管在子房室中并非一定经过珠孔塞结构。花粉管是否经过珠孔塞取决于它们进入子房室的位置。我们不支持先前研究者关于珠孔塞主要充当对花粉管生长的机械作用的观点。我们对黄檗胚珠的珠孔的形态发育研究显示,在不同的生殖时期,珠孔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在传粉时期它的结构显示不对称性。黄檗珠孔塞和珠孔的发育与雌配子体发育存在密切关系。

关 键 词:形态发育 珠孔 珠孔塞 黄檗 花粉管路径 

分 类 号:Q944[生物学—植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