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创作的心灵流变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振武[1]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30

出  处:《蒲松龄研究》2002年第2期24-31,共8页Study on Pu Songling

摘  要:从文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仅从一般论者所强调的《聊斋》抒“孤愤”的创作动机来解释其创作发生的深层原因是不够的。由于《聊斋》作品数量之大和作期之长 ,作者蒲松龄的创作心理十分复杂 ,而又集中表现为自娱娱人、苦闷不平和潜隐难言的特征。特别是由于其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等因素 ,使人感到《聊斋》的创作动机的扑朔迷离之感。把握《聊斋》创作的心灵流变 ,对更好地解读其文本和全面认识《聊斋》的创作应是大有裨益的 。

关 键 词:创作心理 自娱 潜隐 个人无意识 

分 类 号:I207.419[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