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元龙[1] 袁金良[2] 郭庆军[3] 朱立军[1] 彭进[1] 王平丽[1] 杨荣军[1]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资环学院,贵阳550003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3]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出 处:《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第12期1383-1388,共6页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162002;40372023;40332018);全国地层委员会专题项目;科技部重大基础项目前期专项项目(2002.CCC02600);贵州省重点基础基金(黔基金合计字2002-309)资助项目
摘 要:美国、中国、摩洛哥、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地层古生物学者均在进行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及标准点 (GSSP)的研究 ,并相继提出潜在的中寒武统FAD分子如Oryctocephalusindi cus,Ovatoryctocara granulata ,Acadoparadoxidesmureroensis ,Hupeolenus和Arthricocephaluschauveaui及潜在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 .早及中寒武世之交 ,广泛分布的三叶虫极少 ,能够作全球完美的中寒武统FAD分子至今几乎没有 .Oryctocephalusindicus分布比较广泛 ,三大生物区均有产出 ,特征明显 .首现点正好是三叶虫大量灭绝、新的三叶虫大量出现的演化点 ,是一个相对最佳的中寒武统FAD分子 .而中国台江八郎乌溜剖面岩性单一且连续 ,底栖及游泳的三叶虫非常丰富 .Oryctocephalusindicus首现点距Redlichia、Bathynotus灭绝点分别是 0 .8及 1.2m ,处于三叶虫的重要演化阶段 .疑源类的演化及微量元素、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和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一致或基本一致 .界线之上为著名的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 ,剖面点距 32 0国道仅 5km ,是一个潜在的、好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 .
关 键 词:下寒武统 界线 层型剖面 GSSP 地层古生物 演化阶段 碳同位素 三叶虫 中寒武世 灭绝
分 类 号:N94[自然科学总论—系统科学] P534[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6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