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文史知识》2000年第6期56-58,共3页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摘 要:凤阳花鼓,又称“花鼓小锣”、“双条鼓”,是“凤阳三花”(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凤阳花鼓戏是花鼓戏的一种,花鼓戏在民间本来是流传很广的,如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等,各有其不同的地方色彩。花鼓戏本身是一种和采茶戏,花灯戏比较近似的戏曲艺术形式;花鼓灯属于民间舞蹈形式,表演时分大场和小场两种,大场为大型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抢手帕、抢板凳等具有简单情节的舞蹈和歌舞小戏;花鼓小锣则是在明代一种秧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主要流行于凤阳燃灯寺一带。郑振铎先生《中国俗文学史》说,凤阳花鼓传到北方以后,变成了秧歌。其实,凤阳花鼓的演唱曲调本来就是民歌中的小凋.源于农民自编自娱的秧歌。据曹心泉所记述的《花鼓》载,起初它并不唱“说凤阳,道凤阳……”,而是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