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超群[1]
出 处:《水产科技》2001年第2期8-11,共4页
基 金: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2KB05503N)资助
摘 要:前言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己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