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璟慧[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英美文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出 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42-47,共6页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摘 要:借用了英国作家康拉德名作《黑暗之心》的结构的影片《现代启示录》,堪称越战电影中的扛鼎之作。它虽拍摄于 1979年,但 9·11之后再次受到影界重视。在创作上,这部电影对由小说到电影的艺术转化与重现有启示意义。小说中由语言刺激而唤起的概念的形象与电影中由非语言刺激唤起的概念的形象在形成唤起的概念的形象后均会失去各自的实在性而变为人脑中“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于此意义上讲,以文字为媒介的小说与以画面为载体的电影,虽有艺术门类之别,但不一定不能相互转化。但是,小说的非空间性与电影的非时间性又是二者间的鸿沟,因此,由小说到电影虽可实现转化,但小说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要素却无法被电影完全重现。因此《现代启示录》的成功就在于它只在主题意蕴上对《黑暗之心》有所借鉴,发挥电影的艺术优势,却从不僭越由小说到电影虽可转化却不可能重现这一原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