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昌来[1]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
出 处:《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1期65-73,共9页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摘 要:0引言 0.1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对应关系是当代语法学的核心课题之一.汉语语义结构同句法结构、语义成分和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是复杂的.早期的汉语语法研究对这种复杂性认识不足,走过一些弯路,这在主宾语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80年代以来,人们摒弃了以语义成分规定句法成分的做法,出现受事主语、施事宾语、工具主语等说法.但问题会不会走向另一极端,不考虑句法结构对语义结构的制约而让某语义成分无限制地映射到各种句法位置上呢?或者说目前被认为的处于不同句法位置的同一语义成分到底有没有共同的句法语义特点,是不是真正同一的语义成分呢?这是研究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对应关系时应该考虑的另一面.本文讨论所谓的工具主语和工具宾语,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After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grammatical forms and meanings of the so-called 'subject of instrument' and 'object of instrument',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y possess the properties of semantic constituent and agent or patient rather than instrument a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