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不应适用取得时效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友华[1] 张 歆[1]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法学院,研究生411105

出  处:《当代法学》2002年第4期82-85,共4页Contemporary Law Review

摘  要: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69条、第70条规定了动产与不动产的取得时效,即“以所有人意思,10年间和平、公然、连续占有他人动产者,取得他人动产的所有权……仅适用于可转让物”。与此同时,第72条规定了所有权以外的财产取得时效的准用。梁慧星等物权法领域的学者断言:“取得时效”完全适用于专利、版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但笔者认为,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知识产权的衡平性与知识产品的公共性决定了其不能适用取得时效制度。

关 键 词:取得时效制度 适用 动产 物权法 知识产权 衡平 所有人 中国 所有权 知识产品 

分 类 号:D923.4[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