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季志业[1] 傅梦孜[2] 杨明杰[3] 冯玉军[1] 洪建军[4] 吴兴佐[3]
机构地区:[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欧亚研究室 [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美洲研究室 [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军控与安全研究室 [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欧洲研究室
出 处:《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5期45-52,共8页
摘 要:今年 1月 8日 ,美国国防部向国会递交了《核态势评估报告》。翌日 ,媒体公布了拉姆斯菲尔德为《报告》撰写的前言 ,并介绍了部分内容。 3月 9日 ,美《洛杉矶时报》披露了《报告》中有关把俄罗斯、中国、伊拉克、伊朗、朝鲜、利比亚和叙利亚列为核打击对象国 ,并将朝鲜半岛冲突、阿以战争和台海冲突作为美率先使用核武器的前提等保密内容。消息传出后 ,各国政界、军界、学术界和舆论界一片哗然 ,我国学者也纷纷发表评论 ,但大多集中在对《报告》本身及其影响的评估上。在本专栏中 ,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六位学者进行对谈 ,力图从大的历史纵深和更广的关注范围探讨一些迫人深思的问题 :美俄等核大国的核战略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各国军事战略、国际军控进程、世界安全态势以及中国的安全利益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期望这些探讨能为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