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系统辐射细胞遗传学研究二十年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邓志诚 

出  处:《辐射防护通讯》1993年第1期51-64,F003,共15页Radiation Protection Bulletin

摘  要:由于核工业生产和发展的特点,辐射防护中的生物剂量估计的研究工作,一直受到较大的重视.自1972年以来,核工业系统的几个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苏州医学院和安防局所属的一些医院)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概述了上述各单位的绝大部分研究成果.用估计染色体畸变分析法进行的生物剂量的研究是主要的.70年代初致力于方法的建立和改进的研究,证明培养对同的长短对染色体畸变率有较大影响,结果表明应缩短培养时同,以后的进一步工作表明,用FPG法比常规Giemsa染色法的染色体畸变率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对正常人群(职工)自发染色体畸变率的调查表明,其数值为0.31-0.34%之间,与国内其他主要单位调查结果相符;正常农民组的染色体畸变本底值则较低.70年代期间,曾用常规Giemsa法建立了由γ、X、中子及β射线照射人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80年代应用FPG法建立了由γ、X、中子、电子束和~3H-β射线照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并应用它们对受过量照射人员进行了生物剂量估计,为受照剂量的总体估计及为医治措施制订提供依据.初步的结果显示,畸变率的高低似与个人累积剂量值有直线相关关系.其他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微核、SCE、PCC)进行的研究表明,淋巴细胞微核法,特别是用改进的加入松胞素B微核法,在生物剂量估计方面,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测得正常人群微核率本底值后,建立了经x、X射线和电子束照射诱发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用微核法对事故受照人员作剂量估计与用染色体畸变率估计的基本一致.用SCE法:对受辐照者与对受化学因素影响者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对受照射人员不是一个敏感指标.对早熟染色体凝聚技术(PCC)的研究表明,本指标较之染色体畸变分析的敏感性要高得多.实际应�

关 键 词:细胞遗传学 生物剂量学 辐射防护 

分 类 号:R144.1[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