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月平[1]
出 处:《甘肃中医》1994年第1期38-39,共2页Gan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补肾法乃治疗月经病之大法。现以几种常见月经病为例,谈谈补肾法在月经病治疗中的应用。 1 痛经 痛经一症,临床多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症候,且本虚多与肾有关。例如,不少病例中有虚寒夹淤滞症状。即肾气虚寒,不能温养胞脉,虚寒内生,寒凝血滞,淤滞胞脉,阻滞经血之排泄。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在予以养血活血,行气调经的同时,应注意痛经与“虚寒”、“肾虚”的关系,加配温补肾阳的药物。如巴戟天、川断、菟丝子、肉桂、仙灵脾、小茴香等。以调冲任,和血脉,扶元阳。这类患者经净后亦需治疗。根据肾虚的特点,予以“调周”的方法处理。目的在于提高肾阴肾阳的水平,待肾气来复,阳气旺盛,内寒自消,血脉调和,经血畅行,寒淤无处产生,痛经自愈。
分 类 号:R271.110.5[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