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季林香[1] 

机构地区:[1]浙江省中医院

出  处:《实用护理杂志》1989年第6期9-10,共2页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

摘  要: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一种晦类抗癌药物。1953年Kodd首先发现豚鼠血清可抑制淋巴瘤的生长,后来得知这种有效物L-ASP。1964年Mashbarn等人从大肠杆菌中大量制备后应用于临床。临床用的L-ASP有两种,常用的从大肠杆菌中制得,另一种从欧文氏菌属中制备,用于对前者过敏的患者。两者无交叉过敏性。该酶是由四个分子相同的亚单位组成的聚合物,分子量约3,400,单指数半衰期(T1/2)14.22小时,双指数T 1/2α4~9小时,T1/2β1.4~1.8天。主要作用机理:某些肿瘤细胞缺乏左旋门冬酰胺合成酶,即它本身不能合成左旋门冬酰胺,需宿主供给。L-ASP能使左旋门冬酰胺分解成白冬氨酸和氨,使肿瘤细胞蛋白合成障碍,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关 键 词:白血病 左旋门冬酰胺 合成酶 护理 

分 类 号:R473.73[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