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源库性状演变分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姚国才[1] 周朝飞[1] 钱存鸣[1] 盛培英 陈志德[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1994年第2期1-4,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摘  要:自70年代以来,江淮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和正在发展的小麦品种,在其库性状的遗传演变中,穗粒数增加较快,成为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而千粒重增幅较缓,亩穗数呈现低一高一低的变化。在源性状方面,高产品种在花期生物量较大的基础上,花后积累量骤增,生物产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大,它们对产量起着主导性作用。小麦经济系数在低中产时提高较多,中高产时提高较少。高产品种的株高矮化较少,旗叶面积与产量无关,但旗叶干重对产量作用较大。鉴于在品种的遗传演变中,源性状的变化远大于库性状,本文指出,未来品种改良应充分注重源性状的选择,而在策略上,宜在稳定生物产量的同时(1000~1100kg/亩),着重提高经济系数(0.46以上)。此外,还探讨了相应的产量结构。

关 键 词:小麦 品种 源库性状 育种 

分 类 号:S512.103.2[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