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产穷县”的怪圈  

作  者:宋要津[1] 张英军[1] 

机构地区:[1]河北省政府研究室

出  处:《经济论坛》1994年第20期15-17,共3页Economic Forum

摘  要:一、“高产穷县”形成的原因 1.粮棉价格长期偏低,造成种植粮棉的比较收益较低。(1)国家粮棉定购价偏低。国家对农产品长期实行低价收购政策,近年来虽有几次调整,但较之市场价仍有一定的差距,仅此一项就使产粮大县每年损失不少的收入。如河北省宁晋县,“七五”期间共完成定购粮6.35亿斤,因市价与定购价差,全县农民平均每年少收入1500万元以上,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每年少收25元。(2)在农产品中,粮棉价格处于谷底。据统计部门测算。

关 键 词:河北 农业经济 粮食生产 高产穷县 

分 类 号:F327.2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