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白刚[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05年第2期18-23,共6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摘 要:从“命名”上来看 ,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本体论的纷争 ,但从“命意”上来看 ,在这些不同的本体论问题的背后 ,却蕴含着深刻的一致性 :本体论不仅是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 ,更深层的是为人之为人寻求合法性根基。但在本体论的历史演进中 ,这一深层“命意”却被异化和遮蔽了 ,以致人之为人的根基还要外求于“他物”。所以在此意义上 ,传统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他治的本体论”。而马克思哲学对这一“他治的本体论”进行了彻底的扬弃 ,将人之为人的根基奠定在人本身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从而开辟了一条人“自己解放自己”的现实性道路。在这一意义上 ,我们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与传统本体论相对立的“自治的本体论”。
关 键 词:传统本体论 马克思哲学 “存在” 哲学史 相对 扬弃 实质 命意 意蕴 真实
分 类 号:C931[经济管理—管理学] 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