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微核的剂量与效应关系的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美艳[1] 

机构地区:[1]天津市第三医院,300250

出  处:《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5年第2期20-21,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Urban and Rural Enterprise Hygiene

摘  要:Rugh(1964)曾试图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作为评价辐射损伤的辅助指标,但由于在较高剂量射线作用下,淋巴细胞急剧下降,观察普通血片的工作量大,结果难以符合统计学要求,而未受到重视.1971年Matter和Schmid利用啮齿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疑有诱变活动的化合物,并称之为微核测试法(mi-cronucleustest,MNT).Heddle(1973)推荐使用这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来衡量染色体损伤.之后,Countryman和Heddle(1976)用不同剂量X线照射离体人血,经培养后观察微核率,结果微核率与受照剂量呈良好的相关性.杨家宽等证明了离体实验和整体照射微核效应是一致的.随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检测微核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尤其是Fenech和Morley(1985)提出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cytokinesisblockmicronucleusmethod,CB微核法),为淋巴细胞微核在辐射领域内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关 键 词:效应关系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骨髓细胞微核率 微核测试法 辅助指标 辐射损伤 啮齿动物 高剂量 工作量 统计学 化合物 

分 类 号:R144.1[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R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