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凌保明[1] 陈洪璆[1] 陈达恭[2] 邓高里[2]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杭州市310027 [2]浙江省人民医院
出 处:《中国康复》1994年第4期187-189,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肛肠疾病如肛管癌、低位直肠癌是常见病、多发病.多数患者若得到早期治疗,并不危及生命.手术治疗是切除病变部位,但往往不能保留原有直肠、肛门.把手术后患者的肠道出口置于腹部的“腹部造瘘术”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肛门再造方法.腹部造瘘对于患者在生活上、行动上带来困难和不自由,增加了生理的和心理的负担.近年来,一种人体肛门再造的研究,其基本技术是:新直肠角建造;内括约肌重建.手术将结肠向下拉至肛门口,把结肠缘在会阴部原肛门切除区与皮肤用丝线缝合一周重建肛门.这一手术免除了腹部造瘘的缺陷,但粪便在“直肠段”滞留时间短(一天排便多次),且多为稀便,肛口潮湿,易引起腹泻或大便失禁.故纯医学方法的人工肛门再造在恢复肛肠生理功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分 类 号:R318.14[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657.1[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