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吉云[1] 胡大一[1] 王宏宇[2] 刘小超[3]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北京100730 [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3]北京同仁医院中心实验室

出  处:《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第5期216-218,共3页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摘  要: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直接作用,以探讨其可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酶解分离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电流钳模式记录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实验分3组:对照组(n=5),普通细胞外液灌流,不含缬沙坦;缬沙坦5μM组(n=5);缬沙坦100μM组(n=5)。结果:缬沙坦5μM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幅度、动作电位时程均无明显影响。缬沙坦100μM可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屯位时程,尤其是APD50从(334.2±14.4)ms延长至(375.2士12.0)ms(P<0.01)及APD30从(395.4士13.3)ms延长至(451.4±9.5)ms(P<0.01),对细胞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影响。结论:高浓度缬沙坦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50及APD90,而不影响动作电位的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幅度。适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有助于折返引起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类似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提示缬沙坦可能通过此机制起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关 键 词:细胞动作电位 缬沙坦 豚鼠 LANGENDORFF 动作电位时程 单个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幅度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静息膜电位 抗心律失常作用 APD90 有效不应期 直接作用 细胞外液 延长 分离法 

分 类 号:R965.1[医药卫生—药理学] R544.1[医药卫生—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