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毒性  被引量:2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明亮 

出  处:《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年第3期116-120,123,共6页W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

摘  要: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反应是氟喹诺酮疗法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神经毒性的发病机制可能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活化有关。临床和动物实验均表明司帕沙星和革帕沙星的心脏毒性高于其他氟喹诺酮,二者小剂量时也能诱发QT间期延长,从而增大出现严重心率不齐的危险性。8位取代基为卤素原子的氟喹诺酮(如克林沙星)的光毒性最强。氟喹诺酮对幼龄动物的腱毒性能够影响其关节软骨的发育,故在儿科领域应严格局限于经慎重筛选的适应证(如用环丙沙星治疗儿童囊性纤维化)。氟喹诺酮还可诱发腱炎和腱破裂。总之,与大多数其他类抗菌药一样,氟喹诺酮的耐受性良好,但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务必认真考虑不同氟喹诺酮的特殊毒性。

关 键 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临床 中枢神经系统 QT间期延长 胃肠道反应 囊性纤维化 不良反应 发病机制 神经毒性 心脏毒性 司帕沙星 动物实验 心率不齐 克林沙星 关节软骨 环丙沙星 细菌感染 小剂量 光毒性 

分 类 号:R978.19[医药卫生—药品] R741[医药卫生—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