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湖北国统区的农业改良与农村经济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凯希[1] 张苹 

机构地区:[1]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青年政治学校

出  处:《中国农史》1994年第3期64-74,共11页Agri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摘  要:1937──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日寇的野蛮侵略打断了中国农业缓慢发展的历史进程,造成农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在经历1931、1935年二次特大洪水侵袭后刚刚得到短暂恢复的湖北农业重又跌入了深渊。为了响应抗战,缓解军粮民食之急需,湖北省政府迁至恩施后,对于发展战时农村经济给予了一定的重视。通过改良农业技术以增加生产,特别是增加粮食的生产,成为战时湖北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农村封建剥削关系依然存在,加上战事不断、天灾频仍,农民生活异常困苦,这些都阻碍了国统区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省内农业精华之区大半沦陷的情况下,国统区内非农业人口大量增加与农业负担能力之间不相平衡的矛盾日趋显露。随着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对农村剥削的不断加重,湖北国统区衣村经济日益陷于艰难之中。

关 键 词:农业 改良 农村经济 湖北 

分 类 号:F320.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