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38-47,205-206,共12页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基 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中国改革实践"(2004年度;负责人黄少安)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本文运用计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下,所激励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同,从而农业总产出有较大不同;在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和政策要素下,农业的产出也有不同。综合比较后认为:“所有权农民私有、合作或适度统一经营”是相对较好的制度。因为在这种制度下,能较大程度地激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土地和劳动等要素的利用率也较高,从而使农业总产值高速而稳定增长。This paper provid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between 1949—1978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by means of econometric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different land ownership structures, the input of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will differ, leading to variation in agricultural outputs. Comparatively speaking, “private ownership by farmers plus cooperative or appropriately integrated operation” is a better system, because it results in more efficient production input and land and labor usage, which ensures a rapid and steady growth of gros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关 键 词:农业生产效率 土地产权制度 1978年 实证分析 中国大陆 农业经济增长 生产要素 要素投入量 农业总产值 统计分析 综合比较 统一经营 稳定增长 总产出 所有权 利用率 激励 农民 合作 劳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3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