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鉴定大鼠0,4,36,72,96h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中再生肝差异表达的基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存拴 袁金云[1] 韩鸿鹏[1] 常翠芳[1] 李文强 杨柯金[1] 赵利峰[1] 李玉昌 张会勇 Salman Rahman 

机构地区:[1]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453002 [2]河南省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乡453007 [3]Homophilia Research Center,London University,London SE17EH,United Kingdom

出  处:《中国科学(C辑)》2005年第2期153-163,共11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C)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0270673)

摘  要: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SSH)构建了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SISPH)再生肝的消减cDNA文库,从中筛选出了551个与肝再生相关的基因,把这些基因制成cDNA微阵列(cDNA芯片),分析它们在0h正常肝及4,36,72,96h再生肝中的动态变化发现,185个基因至少在肝再生的一个时间点表达变化达2倍以上;185个基因中的86个属未报道的基因,99个为已报道的基因,但在此之前尚不知道它们与肝再生有关;185个基因中的103个在肝再生中表现上调表达,82个表现下调表达.用GeneMath软件和GeneSpring方法对这些基因在肝再生中的表达轮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基因的表达模式可分为8组,即早期诱导、中期诱导、晚期诱导、持续诱导、早期抑制、中期抑制、晚期抑制和持续抑制.与一次性部分肝切除(PH)相比,41个基因在SISPH中特异性表达,其他基因在两个模型中的表达趋势相同,但在各时间点的表达丰度有差异.综合分析可见,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与基因芯片技术相结合是研究再生肝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肝再生中上调表达的基因多于下调表达的基因;早期诱导的基因多于晚期诱导的基因;诱导表达幅度大的基因少于诱导表达幅度小的基因.

关 键 词: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CDNA微阵列 大鼠 鉴定 规模 cDNA文库 CDNA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芯片技术 诱导表达 肝再生 特异性表达 杂交方法 变化发现 表达变化 表达模式 综合分析 有效方法 时间点 分析表 

分 类 号:Q785[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