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纪远[1] 徐新良[1] 庄大方[1] 高志强[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5年第6期483-492,共10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902020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2CB412507)资助
摘 要: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气候观测数据和遥感土地利用动态观测数据的支持下,计算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农田光温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LUCC过程直接导致了中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和区域分布的变化,总体趋势是南减北增,总量净增加2622万吨;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转化过程中,耕地扩张和农田损失是导致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变化的主要原因,耕地扩张使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8335万吨,占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3.50%,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农林、农牧交错区和沙漠绿洲区,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大面积的农田开垦所导致;农田损失使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减少5713万吨,占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2.40%,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陇中、东南沿海、四川盆地东南部以及乌鲁木齐—石河子一带,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城市扩张明显,城乡建设用地大量侵占耕地的缘故.
关 键 词:20世纪90年代 光温生产潜力 观测数据 LUCC 中国 气候观测 动态 遥感 土地利用类型 区域经济发展 沙漠绿洲区 农牧交错区 黄淮海平原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区域分布 转化过程 农田开垦 东南沿海 乌鲁木齐 四川盆地 城市扩张
分 类 号:S161[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