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解三平[1] 阎德飞[1] 韦利杰[1] 丛培允[1] 孙柏年[1]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出 处:《古生物学报》2005年第3期464-471,共8页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49972013;4037201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No.104177);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ZS031A25002Z);兰州大学交叉学科青年创新研究基金(LZU200310)资助课题。
摘 要: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气CO2浓度与气候之间的耦合关系,维护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精确重建古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尤为重要。在众多研究古大气CO2浓度的方法中,化石植物叶片气孔方法已被证明是一种比较精确和理想的方法。文章介绍了气孔方法恢复古大气CO2浓度的概念、方法以及最新应用,用气孔比率法恢复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的大气CO2浓度变化。其趋势为:从早侏罗世普林斯巴赫期—中侏罗世阿林期—巴柔期,大气CO2浓度先是下降,而后持续上升,整个时期的大气CO2浓度在1000—1500ppmv之间,这种趋势与Berner的碳平衡模型基本一致,并指出恢复的古大气CO2浓度低于碳平衡模型值可能是由于海拔引起的。最后提出了几个方面的研究前景。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ccurately reconstruct palaeo-CO2 for understanding clearly a linkage between atmospheric CO2 and the Earth's climate and for appropriate prediction of future global changes. Ice cores provide a direct evidence of palaeo-CO2, but fail of tracing palaeo-CO2 signals 50 million years ago. Al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palaeo-CO2 proxies in paleontology and geochemistry, stomatal approach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more reliable and accurate way.
关 键 词:大气CO2浓度 精确重建 中国西北地区 中侏罗世 可持续发展 耦合关系 人类社会 叶片气孔 化石植物 浓度变化 早侏罗世 平衡模型 研究前景 比率法 模型基 碳平衡 恢复 趋势
分 类 号:P311.4[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