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凯[1,2,3] 李俊兵[1] 杨公社[4] 段子渊[5] 何舜平[1] 陈宜瑜[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脂肪沉积与肌肉发育实验室,杨凌712100 [3]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宁810003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脂肪沉积与肌肉发育实验室 [5]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出 处:《科学通报》2005年第13期1348-1355,共8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200500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批准号:KSCX2-SW-101B)资助项目
摘 要:对来自青海湖、黄河和柴达木水系特有的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和斜口裸鲤149个个体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一致的系统进化树显示, 以上3个物种并未形成3个独立的单系群; 而是分为3个谱系: 谱系A包括青海湖裸鲤、斜口裸鲤和黄河花斑裸鲤的一部分; 谱系B由黄河花斑裸鲤的另一部分组成; 谱系C则由来自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的花斑裸鲤形成单系群. AMOVA分析显示, 大部分的遗传变异来自于谱系间(93.12%), 提出该地区裸鲤属鱼类存在3个多样化谱系. 青海湖裸鲤与其甘子河亚种在Cyt b水平没有形成分化, 不支持青海湖裸鲤为多型种, 也不支持斜口裸鲤作为独立的种或作为花斑裸鲤的一个亚种. 黄河花斑裸鲤有2个谱系来源, 群体内的遗传分化表明, 黄河上游峡谷对裸鲤的基因交流有一定的限制. 黄河花斑裸鲤的另一谱系(谱系B)很可能是黄河在最近一次溯源过程中, 融合了当地的土著裂腹鱼类而在遗传上留下了族源印迹. 柴达木盆地花斑裸鲤形成单系群(谱系C), 与黄河花斑裸鲤间高于0.98的Fst值表明基因交流在它们之间长期被阻断, 暗示生态隔离可能已经使柴达木裸鲤独立进化成相当于不同的种. 形态分类的鳃耙数与群体遗传变异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普遍较低(π = 0.00096~0.00485), 柴达木裸鲤很可能在历史上遭受过严重的'瓶颈效应', 提议当前应对柴达木的裸鲤给予优先保护.
关 键 词:分子系统发育 鱼类 鲤属 水系 青海湖裸鲤 柴达木盆地 相邻 Cytb基因 群体遗传变异 基因交流 系统进化树 遗传多样性 格尔木河 遗传分化 黄河上游 形态分类 瓶颈效应 优先保护 谱系 花斑 全序列 单系 多样化 相关性 显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