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经武
出 处:《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5年第6期25-28,共4页
摘 要:粒重是籽粒产量的一个构成部分,籽粒灌浆延续期是成熟度的构成因素,两者都是应用植物育种中重要的性状,并都依赖于籽粒灌浆过程。描述籽粒灌浆过程有2点曲线法和多点曲线法。依籽粒灌浆期间对粒重重复测定为基础的多点曲线法较依花期、熟期和最终粒重记载为基础的曲线法需用大量的劳力和试验室资源,为了评价这两种测定籽粒灌浆方法的特点,作者于1989和1990年在加拿大Saskatoon,SK灌溉和旱地上试验种植了11个春小麦品种,对最终粒重、50%灌浆所需时间、相对籽粒生长率用从花期至成熟每周两次测定粒重进行适于罗谛斯基曲线拟合估计;对籽粒灌浆延续期和平均灌浆速率(收获粒重/延续期)用花期和成熟期资料估计。结果表明,相对籽粒生长率与平均灌浆速率无关(r=-0.01),并较平均灌浆速率与收获粒重(r=0.93,P<0.01)的相关性小。估计的50%灌浆时间与观察的灌浆延续期在品种方面的差异更为一致,对环境影响也较小。与两点曲线法相比,罗谛斯基曲线在籽粒灌浆速率和延续期方面提供了更好的遗传差异估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8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