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地层的不整合和孔隙度发育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A. H. Saller 朱起煌[1] 

机构地区:[1]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  处:《国外油气勘探》1995年第1期1-12,共12页

摘  要:包括岩心、露头、地震资料、全球海平面曲线、电缆测井曲线、生物地层资料、稳定同位素趋势、旋回叠覆型式以及大地构造和盆地演化模式在内的多种信息,都可用于预测和/或检测碳酸盐岩地层的地表出露不整合,但都有其局限性。根据露头或岩心资料对岩层作详细的地层学、沉积学和成岩史分析,是检测地表出露面的最可靠方法。碳酸盐岩的地表出露与地下孔隙度的关系不容易预测。地下孔隙度是沉积、地表出露和埋藏期间起作用的多种因素的产物。在评价与地表出露不整合伴生的孔隙度时,应该明确某些概念。(1)碳酸盐在地表出露时的成岩作用将使孔隙网络重排,但一般不会增加总孔隙度。近地表的溶蚀作用只会使地形降低,而灰岩主岩内部的孔隙度并未增高。在许多情形下,不整合面以下碳酸盐岩的总孔隙度,在地表出露期间实际上是下降的;(2)在地表出露期间,渗透率的变化可能要大于孔隙度的变化。渗透率在有些情况下增大,在另一些情况下则减小;(3)孔隙体系在地表出露期间随时间而变化。短期出露(1~40万年)常产生比长期出露(1~20Ma)大得多的孔隙度。出露时间的加长可能使渗透率的变化小于孔隙度变化,因为与岩溶有关的高渗透率通道可以迅速形成并保存数百万年;(4)许多经过地表出露的碳酸盐岩在地下深处已很少有或完全丧失了孔隙度,因为在埋藏期间。压实、胶结和地层坍陷都会使孔隙度缩减;(5)与不整合有关的成岩作用通过产生能抵抗深埋压实的孔隙体系,有可能增强储层潜力;(6)由于地下深处存在与出露无关的盆地流体,所以可以形成深层的溶孔、溶洞和角砾岩;(7)不整合处的岩性变化(例如页岩覆盖碳酸盐岩)可能影响深埋时地下流体的流动,从而使深埋溶蚀作用沿不整合分布。如能将地表出露和出露面结合到层序地层学、古�

关 键 词:碳酸盐岩 不整合 孔隙度 渗透率 地层 油气勘探 

分 类 号:P618.130.2[天文地球—矿床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