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南宁市530021 [2]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 处:《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5年第2期118-120,共3页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基 金:广西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0448009)
摘 要:科学家早在19世纪已开始掌握了冷冻技术,但直到20世纪液氮(-196℃)的发现和使用才开创了低温生物学的研究历史[1],人体寄生虫的低温保存技术也随即发展起来.人体寄生虫低温保存技术有别于细菌和病毒的低温保存,它既可以保存单细胞也可以保存多细胞,最后达到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生物低温保存过程.保存的样本既有单细胞的原虫也有多细胞的蠕虫,既有从终宿主体内采取的样本,也有从中间宿主采取的样本.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低温保存技术不仅为生物保存带来各种实验研究的方便,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保持生物基因的原始性及对药物研究的影响[2].在整个低温保存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的科学家对各种寄生虫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探讨,并探索了不同的冰冻保护剂和各种低温保存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寻找一条更为简单而有效并适合于不同条件下使用的保存方法供科学研究使用.为此,有必要对人体寄生虫低温保存技术这一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和展望.
分 类 号:R38[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