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皮肤碱烧伤早期病理表现及其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穗[1] 吴兰草[2] 查新建[2] 夏承德[2] 赵耀华[2] 曹平[2] 

机构地区:[1]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450003 [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

出  处:《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5期86-87,共2页Henan Journal of Surgery

摘  要:目的:复制实验动物皮肤碱烧伤模型,观察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以研究化学烧伤的临床治疗问题。方法:Wistar大鼠20只,取NaOH溶液2mol/L、2.5mol/L、5mol/L等三组,分别均匀涂抹于大鼠背部,观察时间为30s、45s、60s、75s,致大鼠皮肤形成碱烧伤后15mm取材,常规切片组织学观察。结果:NaOH溶液2mol/L(60s)、2.5mol/L(45s)、5mol/L(30s)可致大鼠皮肤Ⅱ°伤;2mol/L(75s)、2.5molL(60S)、5mol/L(45s)形成Ⅲ°伤,其烧伤深度与NaOH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结论:NaOH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对大鼠皮肤碱烧伤为渐进性损伤,与潜掘状损伤似乎不同。另外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在相同时间对大鼠皮肤组织渗透及同一浓度NaOH溶液在不同时间对皮肤的损伤病理学变化均有差异。

关 键 词:大鼠 皮肤碱烧伤 早期 病理学 组织学 皮肤屏障 

分 类 号:R644[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