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填塞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玉玮[1] 

机构地区:[1]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

出  处:《山东医药》1995年第7期38-39,共2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介入性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目前心导管检查的发展方向,近30年来,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诊断和介入性治疗有了飞速的发展。1967年Porstma-nn首次应用Ivalon塞子非手术治疗PDA获得成功,创立了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填塞术,开辟了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崭新途径。此后,该技术在大龄儿童和成人PDA患者中广泛应用,成功率为68%~84%。1977年Rashkinol又研制出双伞装置,其优点是可以治疗各型PDA患者,选择PDA内径、大小、形态的范围较宽,从而弥补了Porstmaun方法仅能用于年长儿及成人的不足,总成功率为78%~84%。随后,日本的Sato、德国的Wierhy及我国的钱晋卿等相继报道了应用该技术的研究成果。

关 键 词: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疗法 填塞术 塞子 

分 类 号:R654.3[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