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匡小烨[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学习月刊》2002年第11期52-53,共2页
摘 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事迹与晚清各种历史活动息息相关。早在一百年前,梁启超曾指出:四十年来的中国大事,几乎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读中国近代史,不得不提及李鸿章。但,生活在晚清"四海变秋气"的封建末世,作为当时朝廷的重臣权臣,李鸿章一直处于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因此也引起极大的争议;在他生前死后,人们始终褒贬不一,或赞之"中兴名臣"、"革新之士",或斥之"汉奸李二"、"卖国贼"。溢美和因义愤而贬损均违背历史真实,不利于我们客观地审视他那奇幻的一生。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安徽合肥人,生于1823年2月,兄弟六人,行二。李氏家族乃当地望族,李鸿章父亲李文安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官僚士大夫,极推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因此,李鸿章从小就受到严格而全面的传统教育。这样的出身及教育背景,在他以后的人生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李鸿章曾就学多人,其中对他影响和帮助最大的当属曾国藩(这也是一位一赫赫有名的人物)。1847年,李鸿章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