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未成熟种子破休眠技术探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成建飞 刘芬兰[1] 林一波 黄昌[1] 蒋约纹 

机构地区:[1]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  处:《种子》1989年第5期31-32,共2页Seed

摘  要:为在世代育种中尽可能缩短小麦的生育时间,在多数情况下,需用未成熟的种子破休眠发芽后进入下一代。百足幸一郎采用双氧水变温处理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沈秋泉等采用双氧水低温法处理使发芽率提高到90%左右。。考虑到小麦胚的发育基本完善以后,抑制其发芽率的主要因素不仅是种皮通透性差,而且可能有另一原因,即缺乏足够的生长激素。为了将群体的基因漂失降到最低限度,我们在1983、1984两年采用双氧水低温法处理的基础上,1985年进行了赤霉素双氧水变温法破休眠处理,使发芽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关 键 词:小麦 种子 破休眠处理 

分 类 号:S512.104.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