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泓[1] 崔永君[1] 陶明信[2] 彭格林[3] 晋香兰[1] 李贵红[1]
机构地区:[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地质研究所,西安710054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3]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410013
出 处:《科学通报》2005年第B10期19-26,共8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2CB211703,2002CB211701);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批准号:97-224-01-03,2001BA605A-07-01)资助.
摘 要:在剖析煤系沉积史、埋藏史、热史、生气史的基础上,将淮南煤田的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混合型煤层气的成藏动力学系统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泥炭浅埋和早期生物气阶段;②煤层深埋和热成因气阶段;③煤系剥露和吸附气散失阶段;④煤系再埋藏和次生生物气补充阶段.淮南煤层气成藏模型具有盆心聚气特征,但是,热成因气不是它的主要气源.在盆地隆升、煤系剥露蚀顶、热成因气大量散失之后,只有得到作为附加气源的次生生物气的有效补充,才能在适当条件下形成这种混合型煤层气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4.25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