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诊断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艳雪[1] 安平[1] 吕丹[1] 卞丽[1] 尹波[1] 吴星[1] 吴兵[1] 

机构地区:[1]沈阳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研究所,110006

出  处:《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第5期287-289,共3页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诊断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抗-HBc、HBV DNA均阳性39例,其中轻度慢性肝炎13例,中度慢性肝炎20例,重度慢性肝炎6例,于入院后第一周内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三组病例均采用α-干扰素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6月分别检测血清ALT和HBV DNA定量水平。结果轻度慢性肝炎干扰素治疗后1月、3月6、月与治疗前相比,ALT下降平均值分别为90.69±53.25、138.27±73.25、151.32±78.49;中度慢性肝炎治疗后1月、3月、6月ALT下降平均值分别为304.70±140.65,371.76±164.50,390.60±164.68;重度慢性肝炎治疗后1月、3月、6月ALT下降的平均值分别为550.50±173.98,708.20±234.29,716.90±249.01,经统计学处理,干扰素治疗1月、3月、6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肝脏病理诊断越重,ALT下降的水平越明显(P<0.01);轻度慢性肝炎干扰素治疗1月HBV DNAQ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平均值1.86±0.15,治疗3月HBV DNAQ下降的平均值1.86±0.15,治疗6月HBV DNAQ下降2.73±0.53;中度慢性肝炎治疗1月HBVDNAQ下降1.96±0.28、治疗3月HBV DNAQ下降2.33±0.21,治疗6月HBV DNAQ下降2.80±0.67;重度慢性肝炎治疗1月HBV DNAQ下降1.62±0.54,治疗3月HBV DNAQ下降2.75±0.25,治疗6月HBV DNAQ下降3.26±0.48。结果表明中、重度慢性肝炎组的HBV DNAQ水平在治疗1月,3月时较轻度慢性肝炎组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6月较轻度组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39例疗程结束时仅9例达到完全应答,且9例病理诊断均为中、重度慢性肝炎(23%)。结论肝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炎症及纤维化越重者,随着干扰素疗程的延长ALT下降的水平越明显,HBV DNA定量在短期内(3个月)下降明显,且病理损害越重者,完全应答率较高。因此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对于选择恰当病例指导抗病毒治疗非常有意义。

关 键 词:慢性乙型肝炎 病理诊断 干扰素 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干扰素治疗 抗病毒疗效 HBVDNA定量 重度慢性肝炎 血清ALT 

分 类 号:R512.62[医药卫生—内科学] R978.7[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