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正敏[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
出 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年第5期337-339,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摘 要:第四节乙状窦后进路和迷路乙状窦联合进路 乙状窦后进路 插管全麻,仰卧侧头位.作乳突后缘5~6 cm垂直切口(见图11).切口达肌肉及骨膜下,暴露上下项韧带,用起骨子向切口二侧剥离,显露枕骨.取电钻在乙状窦后作直径为3 cm的圆形骨槽(见图12和图13).取槽内的游离骨片,浸入生理盐水内保存.用咬骨钳将槽边修平,形成圆形骨窗,在窗内作脑膜T形切口(见图14).翻起脑膜瓣.缝于窗边肌肉上,并用拉钩牵开软组织(见图15).此时静脉滴以20%甘露醇(250~500ml)以收缩脑组织、降低颅压.取干冻脑膜或纤维蛋白膜(或盐水棉片),贴于小脑表面,目的在于保护小脑.伸入脑板,将小脑轻轻牵开.小脑质地娇嫩经不起金属脑板直接压迫,必须覆盖一层膜样物品作为假性脑膜来替代硬脑膜以资保护,避免造成小脑压烂、水肿或出血(见图16).在小脑与岩骨后侧之间钝性分离蛛网膜,进入桥小脑角.将外溢的脑脊液吸去.对于瘤体较小的肿瘤,可在蛛网膜和肿瘤包膜之间进行分离(见图17).轻轻牵引肿瘤,可在近脑干处,见到面听神经和偏下方的小脑前下动脉,小心剥离,有可能将整个肿瘤取出(见图18).如果粘连较多,近脑干处的面神经不能窥及,则宜切开包膜,缩小肿瘤体积后再进行分离.进入内听道内的肿瘤可用电钻磨开内听道后壁后进行剥离,但多半是靠牵拉而出的.
关 键 词:耳显微外科 面神经手术 十八 生理盐水 纤维蛋白膜 直切口 插管全麻 乙状窦后 骨膜下
分 类 号:R764.9[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R651.3[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