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侯振辉[1] 李曙光[1] 陈能松[2] 李秋立[1] 柳小明[3]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3]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5年第12期1103-1111,共9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17301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G1999075503);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批准号:2001358026)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共同资助
摘 要:北大别惠兰山位于罗田穹隆的核部,出露有镁铁质麻粒岩,其麻粒岩相变质矿物(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36±18)Ma,表明该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早白垩纪。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麻粒岩中锆石具有核-幔-边结构。锆石核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韵律环带结构及稀土元素特征,其较少Pb丢失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753~787 Ma,表明其原岩为新元古代镁铁质岩浆岩。幔部锆石具有切割岩浆锆石环带的蚀变结构特征,且REE,Th,u,Y,Nb,Ta等元素含量比岩浆锆石核低3~10倍,但普通Pb含量较高。这些特征表明幔部锆石是受热液改造的岩浆锆石,其较少Pb丢失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716~780 Ma)与岩浆锆石相近,指示该岩浆岩体侵位不久即经历了一次强烈的热液事件。考虑到罗田穹隆发育有强烈的早白垩纪岩浆事件,因此惠兰山镁铁质麻粒岩是就位于下地壳的新元古代镁铁质岩浆岩在早白垩纪大别造山带引张条件下受热发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而形成的。该麻粒岩的Sm-Nd变质年龄((136±18)Ma)与罗田穹隆片麻岩角闪石K-Ar年龄(123~127 Ma)的一致性,提供了罗田穹隆快速抬升证据,这可能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被进一步抬升至地表的原因。
关 键 词:大别造山带 麻粒岩 锆石U-Pb年龄 SM-ND同位素年龄
分 类 号:P542.2[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97.3[天文地球—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