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颗粒对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感染预防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康国贵[1] 

机构地区:[1]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宁波315012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年第12期718-719,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摘  要:目的:观察黄芪颗粒对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NS)继发感染的影响.方法:38例初治SNS患儿随机分为黄芪颗粒治疗组(Ⅰ组,n=22)和泼尼松对照组(Ⅱ组,n=16).两组均采用泼尼松中程疗法,Ⅰ组在此基础上给黄芪颗粒口服,每次1包(15 g),1日2次,疗程3~6个月.观察治疗阶段患儿8周内缓解率、继发感染率、感染控制时间、反复或复发率及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血清、尿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及血浆IgG、IgA、IgM的变化.结果:Ⅰ组和Ⅱ组8周内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95.5%比87.5%,X2=0.806,P>0.05),继发感染率和反复或复发率Ⅰ组均显著低于Ⅱ组(分别为63%比93.7%和45.5%比81.3%,分别X2=4.674,4.976,P均<0.05).感染后治愈天数Ⅰ组显著少于Ⅱ组[(5.0±1.6)d比(8.0±2)d,t=3.066,P<0.005].血清sIL-2R用药后Ⅰ组下降显著高于Ⅱ组(q=8.472,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0.112,P>0.05),而Ⅱ组仍显著高于正常组(q=9.074,P<0.01).尿sIL-2R与血清sIL-2R一样也发生上述显著变化.血浆IgG用药后Ⅰ组上升显著高于Ⅱ组(q=4.54,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0.849,P>0.05),而Ⅱ组仍显著低于正常组(q=5.435,P<0.01).血浆IgA、IgM用药前后两组比较均无差别.结论:黄芪在辅助治疗SNS中具有预防和降低感染、减少和预防反复或复发、避免反复大量应用激素的作用,此乃可能在于其降低SNS患儿血、尿sIL-2R水平和增加血浆IgG浓度,提高了患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关 键 词:黄芪颗粒剂 单纯性肾病综合征 感染 

分 类 号:R272[医药卫生—中医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